发布时间:2021-02-23
很简单,与中国本土汽企业相比,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可以“三只手”并举。
第一只:纯粹的进口车;
第二只:合资企业生产的合资车;
第三只:“新鲜出炉”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车。举个例子:日本本田公司的进口车是讴歌品牌;它在中国拥有两个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生产雅阁、飞度、CRV等外国品牌;如今广汽本田作为一家合资企业率先在国内发布了第一个——理念。随后,东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本田等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计划,有些已经到了下线的“前夜”。
其实,“第三只手”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搂钱的耙子”。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巨头利润最主要来源地,关系其生死存亡。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市场竞争将呈现国际化特征,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全方位进入,实施更加积极的本地化发展战略,将中国市场作为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应该说跨国汽车巨头在合资企业推主要是市场和政策影响的结果。
政策方面,新近发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预计,2015年中国产将达到2500万辆。其中,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基石,规划对占有率和排量上都有控制。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此外,中国汽车业将从依靠内需市场,转向大规模走出国门,2015年汽车出口占产的比例超过10%。将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具活力的汽车产品。跨国巨头要想在中国有更好发展,必然要向国家产业政策靠拢,改变合资企业单一生产外方品牌而推出恰恰是跨国公司本地化发展战略的最新体现。
市场方面,除了绝对量增加之外,中国市场梯级结构为合资企业生产提供了市场基础。2010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引用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去年国内不同城市汽车的增长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线城市仅为8.1%,二线城市为27.6%,三线城市为33.7%,四线城市最高,为36%。很明显,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不在一线城市,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市场。而在这些市场上,目前仍以“价格便宜量又足”著称的为主,合资企业的产品如果想开拓这些市场,势必面临要走低价位、小排量的策略,这会与保持外方品牌质优价高的产品定位相矛盾,以合资企业背景生产无疑是一个既能保持一线市场,又能拓展新兴市场的举措。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中村公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在中国市场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日产不会放弃每一次发展的机会。对于东风日产推出,无论是日产还是东风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曾表示:合资车企搞,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为中国市场所生。
现在不是辩论定义的时候,套用小平同志讲过的一句老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反正,跨国汽车巨头的“第三只手”已经伸出来了,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该怎么办,你有几只手?
Copyright © 2012-2021(news.sysapple.com)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万站群
本站部份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素材、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站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切勿做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